查看原文
其他

赞!“贵州改革”关注都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

都匀教育
2024-08-26

今日(5月23日),贵州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关注都匀市综合改革工作,官方微信“贵州改革”刊发文章《改革扬帆开新局  踔厉奋发谱新篇——都匀市2023年度全面深化改革综述》,介绍了都匀全面深化改革经验做法、特色亮点、成果成效。文中还提到了教育领域改革情况,第三部分内容提到:“以“课程+活动+合作”教育模式为载体,全力推进全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试点。都匀八小荣获全国百佳书画特色教育示范基地,都匀六小荣获省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学校。”


那么,都匀是如何推进全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呢?一起来看↓↓↓


“贵州改革”微信号截图

“贵州改革”报道原文如下


改革扬帆开新局  踔厉奋发谱新篇

——都匀市2023年度全面深化改革综述


2023年,都匀市始终牵住改革“牛鼻子”,谋划落地一批首创性、实用性、引领性的改革事项,以重点突破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统筹推进改革举措落地落实。充分发挥市委深改委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作用,召开4次市委深改委会议及时学习贯彻中央、省委和州委深改委会议精神,聚焦制约经济发展、民生福祉、基层治理等谋划改革事项30项。坚持“一把手抓改革”,市委主要领导带头领衔推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一县一试点”等重点改革事项,14名副县级领导牵头领题,示范带动全市各级各部门“一把手”自觉扛起改革主体责任。同时,持续完善“1+1+N”闭环调度工作机制,确保各项改革任务及时、高效推进。


自主首创破题解题有力有效。民生事业方面,打破教育系统人事固化思维和优化教育布局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331”医养结合社区居家集成服务改革,优化城乡公交线上平台和线下网络,推进“六有六美六提升”乡村振兴示范点带动343个组寨开展创建。都匀市作为全省唯一入选“十四五”期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创建城市。“六有六美六提升”入选贵州省乡村振兴优秀创新案例。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实行“3+3”招商服务模式,探索事前评审、事中服务、事后兑现的招商引资项目合同兑现全链条监管机制,全年签约项目105个,签约资金155.63亿元。积极培育孵化外贸实绩企业,农副产品出口额突破1亿元。都匀市入选全省首批“乡村外贸”试点。基层治理方面,细化“20+N”指标评价体系,深入实施“一站两聚三行动”,全面启动“15分钟社区生活圈”创建,推动基层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双提升。“20+N”指标评价体系得到全州推广,全省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基层治理平台现场会也在都匀观摩。龙潭社区基层治理模式入选中组部案例选编。实施智慧警务建设、“135匀城快警”等,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测评全省排名第1位、14位。


积极承接试点探索见行见效。以推动资源配置方式社会化为切入点,全力推进全国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东方记忆园区、石板古街获批省级青年友好街区。以“课程+活动+合作”教育模式为载体,全力推进全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试点。都匀八小荣获全国百佳书画特色教育示范基地,都匀六小荣获省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学校。以实现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为路径,全力推进全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都匀市开启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新模式入选第三批国家林业改革发展典型案例,三江堰水生态公园获批全省首个省级水生态保护宣教基地。以旅游产业化“百千万”工程为着力点,全力推进区域旅游管理体制改革试点。茶文化影视小镇获评省级文旅融合创新示范项目。


2024年,都匀市将始终把改革作为破解发展难题的“金钥匙”,持续以“四个年”建设为抓手,聚焦经开区管理体制改革、国企改革、村集体经济股权明晰和运行监管改革等重点改革,加快推动都匀市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


都匀市这样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1234”深入推进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近年来,都匀教育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和市有关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文件、会议精神和决策部署,以“1234”工作法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扎实开展工作,大力开展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一是聚力一个目标,狠抓责任落实,筑牢思想教育根基。根据国家、省、州工作要求,都匀市聚焦黔南州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州”目标,制定工作方案,明确任务要求,积极做好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培育指导工作。全市各校结合实际制定并细化工作方案,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严把正确导向,以强有力的工作部署,推动工作逐步落地落实。同时,督促市属各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牢把握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总纲,教育引导教师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是坚持两线发力,狠抓宣传教育,激发工作内生动力。

按照市委、市政府“一盘棋”统筹推进的工作思路,在内外联动上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走深走实。一是借势借力布局。紧紧抓住省、州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创建工作有利契机,统筹协调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和市教育局联合印发《都匀市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展“五旗 五徽 五认同”教育实施方案》,指导全市学校多形式开展“五旗 五徽 五认同”教育,弘扬“创造、奋斗、团结、梦想”的伟大民族精神,积极营造民族团结和谐进步的良好氛围。二是用好用实平台。各校充分利用并发挥校园广播、宣传栏、显示屏、黑板报、微信公众号等线上线下宣传平台,并结合重大节日、班团队会等活动加大民族团结教育宣传力度,进一步激发广大师生民族团结情怀,增强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引导学生做民族团结“石榴籽”。同时,注重教师业务培训,要求教职工在教育教学岗位上全力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为党育才、为国育人,进一步提升民族文化自信。


三是推动三个融合,狠抓主责主业,打造整体育人体系。坚持“围绕教育中心业务抓民族团结、以抓民族团结促教学中心业务”的思路,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有机融入学校整体育人体系,进一步强化广大青少年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一是将课程设置与民族教育相融合。各校以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主,语文、历史、综合实践、主题班会课等其他学科教学为辅,结合课程实际开设课堂教学(道德与法治)每周3节,占比10%;课外实践教学(主题班会、综合实践、社团活动)课时数每周7节,占比46.7%。通过渐进式教育培养,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学校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二是将地域特色与民族教育相融合。各校结合当下“双减”要求,结合地方民族文化特点,根据新时代少年的喜好,找准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点,因校制宜,在课后服务中开设民族文化特色课程。如,中华武术、国画课、布依山歌课、手工课、民族绘画、剪纸、陶艺、枫香染、牙舟陶、民族山歌、水族剪纸、传统舞龙、传统舞狮、篮球、硬笔软笔书法、民族舞蹈、芦笙、蟒鼓等,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民族文化,真正做到民族文化进校园。三是将教材管理与民族教育相融合。严格选用国家三科统编教材,从2017年9月1日起,都匀市所有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起始年级的“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三个科目使用教育部统编教材,使用率达100%。都匀市各中学自2022年9月起在七年级开设民族团结进步专题教育课,结合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用一学年完成《中华民族大团结》教学,教材使用率达100%。各校师生对国家三科统编教材以及《中华民族大团结》教材使用反响良好。


四是建强四个阵地,狠抓育人成效,构建多边助教格局。结合实际打造“学校、自然、家庭、社会”四个阵地,有形有感有效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全覆盖。一是着力提升校园文化。充分发挥功能室、走廊文化、校园文化墙的育人功能,大力开展思想宣传,创新校园阵地建设途径,突出“一校一品”办学思想和办学特色,使校园文化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发挥独特作用,展现校园文化阵地新风貌。二是积极开展研学实践。以党的生日、国庆节等重大节日,以及端午节、中秋节、四月八等中华优秀传统节日为契机,通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参加社会实践、社会志愿服务等形式和途径,定期组织开展红色教育及民族文化艺术节、非遗技艺现场比赛、校内外文化交流赛事等主题教育,丰富学生实践体验,增强学生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的行动自觉。2023年,我市中小学参与研学活动学生数共计2.3万人次,其中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达1.2万人次。三是广邀社会人士参与。为充实学校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力量,各校结合教学实际邀请有特长的家长、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进课堂提供课程支持。如都匀八小聘请国家级马尾绣非遗传承人宋水仙老师、中国水乡剪纸第一人韦帮粉老师、黔南民族刺绣研究院院长胡运等20多位国家级、省级、州级非遗文化传承人为指导教师走进校园教学。四是搭建家校共育平台。各校在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系列活动,积极调动家庭教育作用,引导家长积极参与,以“小手牵大手,童心唱家乡”“亲子共读”等活动,搭建家校共育平台,实施家校协同教育。


-END-

◇ 奔跑吧·少年!黔南州 2024 年青少年校园足球三级联赛(初中)总决赛在都匀打响

◇ 省“双减”工作督查组到都匀检查指导校外培训治理工作

黔南州残联、贵州顺欣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到都匀市特校开展关爱慰问活动



来 源:“贵州改革”微信号、党建办杨波 
校 对:王琳净
编 辑:李秀辉
终 审:陈业胜
监 制:许明原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都匀教育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